標簽adv報錯:【英語】語言 pid 值不存在。

2022年全球集裝箱船運輸市場回顧與后市展望


摘要:2022年全球集裝箱船市場行情較上年有所回落,但整體仍處于歷史較好水平,集裝箱海運貿易量增速略有減緩,運費價格回落至疫情前水平,船價保持穩(wěn)定,全球集裝箱新船成交收縮明顯,二手船市場低迷,中國船廠憑借技術優(yōu)勢領跑全球集裝箱新船訂造市場。未來集裝箱船新造船市場需求恐將持續(xù)收縮,集裝箱船大型化趨勢仍在持續(xù),主流集裝箱船船東布局產業(yè)鏈上下游行業(yè),規(guī)?;洜I將更加突出,環(huán)保綠色發(fā)展將成為下一輪市場的突破口。

關鍵詞:集裝箱船;航運市場;造船市場

 

 一、2022年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形勢

 ( 一 ) 全球集裝箱海運貿易量有所回落

2022年,全球經濟進入高通脹低增長時代,地緣政治沖突不斷,俄烏沖突引發(fā)能源危機,加之上半年疫情影響仍未散去,海外工業(yè)領域受到直接沖擊,港口供應鏈的工人罷工仍是風險因素,全球供應鏈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;此外歐元、日元等貨幣紛紛貶值,美國及許多國家通脹水平創(chuàng)歷史新高,國民收入大幅縮水,物價高企,消費需求受到抑制,多國陷入滯脹風險,經濟增長前景堪憂,海運貿易發(fā)展受到沖擊。

2022年,全球集裝箱海運貿易量較上年回落600萬TEU,但仍高于2020年水平,同比降低3.2%,較上年增速大幅下降,低于此前克拉克森的預測值。2022年12月,全球集裝箱海運貿易指數(shù)為113.1,同比降低9.4%,增速大幅回落,2016—2022年的均值水平為114.6,低于均值水平1.3%。據(jù)克拉克森預測, 2023年集裝箱海運貿易量將達到2.02億TEU,較2022年略有增長,增速由負轉正。2006年以來全球集裝箱海運貿易波動情況、2016—2022年全球集裝箱海運貿易指數(shù)分別見圖1、圖2。

圖1  2006年以來全球集裝箱海運貿易波動情況

圖2  2016—2022年全球集裝箱海運貿易指數(shù)情況

 ( 二 ) 集裝箱海運運價大幅回落

2022年,全球集運市場整體呈現(xiàn)由頂部回落走勢,下半年明顯快速降溫,集裝箱海運運價在年初到達頂峰后開始震蕩走低,尤其是下半年開始一路下滑。疫情前集裝箱航運市場本就長期處于運力供給過剩的狀態(tài),同時2021年海外港口受疫情影響而擁堵嚴重的問題目前已經得到改善,集裝箱運輸船在高產能和周轉加快的影響下,由緊缺轉變?yōu)榇罅块e置,同時海運貿易需求低迷,市場普遍反饋航線運力供給過剩,班輪公司已在近期大規(guī)模安排減速、停航、撤船。

2022年,CCFI ( 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(shù) ) 平均值為2 807點,12月回落至1 359點,較上年同期下降58.4%。12月,主要航線歐洲航線、美西航線、美東航線及南美航線的運價指數(shù)分別為1 936、899、1 455和717,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62.1%、62.7%、43.5%和75.4%,運價基本回歸至疫情前水平。2020—2022年中國集裝箱運價指數(shù)波動情況見圖3。

圖3  2020—2022年中國集裝箱運價指數(shù)波動情況

二手集裝箱船量價齊跌。受全球集裝箱海運貿易市場和運力需求變化影響,2022年,全球集裝箱船二手船交易呈現(xiàn)震蕩下行走勢,共交易219艘、85.8億美元,成交金額占上年全年的59.6%。2021年,因集裝箱船運力趨緊,集裝箱需求加大,來不及訂造新船的船東搶抓機遇,大量購買二手船,導致集裝箱船市場二手船交易量暴增,成交量迎來近年來巔峰。2022年,全球宏觀經濟運行壓力較大,經濟增速放緩,外貿需求有限,奠定了全年弱勢基調。隨著集裝箱船運輸市場降溫和2021年新船訂單大量增加,二手集裝箱船市場急劇降溫,不具備雙燃料技術的二手船也難以被長期使用,市場供需兩端均明顯放緩,在年底陷入谷底,低于疫情前水平。2016—2022年全球二手集裝箱船市場交易情況見圖4。

圖4  2016—2022年全球二手集裝箱船市場交易情況

 ( 三 ) 全球班輪公司排名基本保持穩(wěn)定

2022年,全球班輪公司運力繼續(xù)保持較高的集中度。根據(jù)AXS-Alphaliner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,截至2023年1月,全球運營集裝箱船達到6 519艘,總運力共計2 640.12萬TEU、折合約3.16億載重噸。其中,前三大班輪公司總運力占全球市場的46.6%。運力規(guī)模分別為718艘、462.6萬TEU,705艘、423.4萬TEU,599艘、340.0萬TEU,占市場份額分別為17.6%、16.1%、12.9%。占據(jù)第一位的地中海航運與馬士基的運力差距進一步拉大,馬士基及達飛分別位列第二、第三。運力排名第4名至第10名的依次為中遠海運集運、赫伯羅特、長榮海運、海洋網(wǎng)聯(lián)船務 ( ONE )、韓新海運 ( HMM )、陽明海運和以星航運。其中前7名運力都超過150萬TEU。排名前20的班輪公司中有中國公司8家,分別是中遠海運集運排名第4,長榮海運排名第6,陽明海運排名第9,萬海航運排名第11,海豐國際排名第13,中谷海運排名第16,德翔海運排名第19,安通控股排名第20。2022年全球主要班輪公司運力排名情況見表1。

表1  2022年全球主要班輪公司運力排名情況

班輪公司進一步延伸產業(yè)鏈,大量收購物流公司。在2022年物流領域的收購交易中,主流班輪公司占據(jù)了主導地位,其中包括地中海航運、馬士基、達飛集團和赫伯羅特。此前兩年,班輪公司獲利頗豐,搶抓時機將利潤投資到港口碼頭和物流公司,進一步擴展公司的運營規(guī)模和市場占有率。全球最大班輪公司地中海航運以57億歐元收購BAL100%股權,位居榜首。馬士基致力于成為真正的集裝箱物流綜合供應商,以36億美元收購利豐物流,排名第二。達飛集團以30億美元收購美國英邁國際 ( Ingram Micro ) CLS業(yè)務,排名第三。赫伯羅特以10億美元收購SM SAAM,排名第六。與集運市場相對集中的情況不同,全球物流業(yè)參與者眾多,班輪公司若想憑借收購物流產業(yè)擴展事業(yè)版圖,未來必將持續(xù)開展收購并購。

 ( 四 ) 班輪公司面臨環(huán)保和經營雙重考驗

一方面,2023年,班輪公司除了要應對此前已經生效的全球限硫令、氮氧化物排放限制,還要面對環(huán)保新規(guī)的考驗。環(huán)保新規(guī)的實施將加重班輪公司的經營壓力,推動其加快向綠色航運轉型的步伐。為減少國際航運碳排放量,IMO頒布的修正法案對船舶運營和技術提出了強制性的要求,具體如下:400總噸以上的運輸船舶,2023年1月1日以后,需完成船舶能效指數(shù) ( EEXI ) 驗證;5 000總噸以上的運輸船舶,2023年之后,需結合IMO燃油消耗數(shù)據(jù)進行船舶運營碳強度指標 ( CII ) 計算和評級 ( 由高到低分別為A~E );連續(xù)三年船舶運營碳強度指標 ( CII ) 被評為E級或D級的船舶,必須根據(jù)船舶能效管理計劃 ( SEEMP ) 的規(guī)定制訂相應的整改計劃。此外,隨著全球碳中和熱潮興起,貨主們急需解決全供應鏈上的碳減排問題,也將倒逼班輪公司加快綠色航運的步伐。

另一方面,結合集裝箱船運輸市場行情看,此前兩年班輪公司為了緩解集運市場一箱難求的火熱局面,將原本準備淘汰的老舊船舶重新投入運營,還大批量搶購能立刻投入運營的二手船舶。但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,集運市場運價逐漸下跌,市場行情回落,開始出現(xiàn)運力過?,F(xiàn)象,班輪公司盈利縮水。班輪公司為了縮減成本,紛紛開始削減運力或者放慢船速,那些不符合環(huán)保新規(guī)的老舊船舶即將面臨淘汰,船東又將開始新一輪拆船計劃。在環(huán)保新規(guī)和運力過剩的雙重壓力下,班輪公司不僅需要從硬件上更新集裝箱運輸船隊環(huán)保排污設施,更需要多方面多角度蓄力,提高經營管理能力,提升運營技術水平,整合產業(yè)鏈上下游,開展規(guī)模化經營等。

 

 二、2022年全球集裝箱造船市場形勢

 ( 一 ) 全球集裝箱新船成交量明顯下降

2022年,全球集裝箱船市場新船成交量較往年比仍是旺季,但與上年異?;鸨氖袌鲂星橄啾让黠@回落。2021年因多種因素疊加,集裝箱船新船訂單量出現(xiàn)爆發(fā)式增長,2022年雖然有所減少,但集裝箱船依舊是造船市場主力成交船型。根據(jù)克拉克森統(tǒng)計,2022年共計成交集裝箱新船350艘、265.75萬TEU ( 2 890.32萬載重噸 ),以艘數(shù)和TEU計算,分別比上年下降40.1%和38.9%。以載重噸計算,集裝箱船占全球造船市場新船成交量的34.3%,依舊是全球造船市場成交最為活躍的船型,其中包括17 000 TEU以上的超大型箱船27艘、12 000~17 000 TEU的大型箱船63艘、8 000~12 000 TEU的大型箱船36艘、3 000~8 000 TEU的中型箱船78艘及3 000 TEU以下的小型箱船146艘。2016—2022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成交情況見圖5。

圖5  2016—2022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成交情況

 ( 二 ) 全球集裝箱船新造船趨向大型化

2022年,全球集裝箱船新船大型化趨勢更加明顯,100~3 000 TEU、3 000~8 000 TEU、8 000~12 000 TEU、12 000~17 000 TEU、17 000 TEU以上集裝箱船新船訂單占比分別是9.8%、18.1%、12.2%、35.2%、22.7%,2021年分別是9.2%、19.8%、1.9%、56.8%、12.2%,2022年上半年相較于2021年全年的訂單結構新造船舶明顯趨向大型化。2022年下半年,集裝箱船新造船訂單中大型船舶增加明顯,以壓倒性比例超過中小型集裝箱船,12 000~17 000 TEU的大型集裝箱船和17 000 TEU以上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成為船東下單的主要船型。近年來,各大班輪公司青睞于超大型集裝箱船,因其載貨量大,能夠降低船舶運輸成本,受市場運價的影響更小,于是出于經濟利益的考量,班輪公司的新造船規(guī)模會越來越大,未來將給碼頭和物流公司的運營帶來諸多挑戰(zhàn)。2016—2022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船型結構情況見圖6。

圖6  2016—2022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船型結構情況

 ( 三 ) 全球集裝箱船新船價格維持穩(wěn)定

2022年,全球集裝箱船新船價格延續(xù)上漲態(tài)勢,并在年底收官之際維持穩(wěn)定。在經過2021年大幅攀升后,2022年漲幅相對趨于平穩(wěn)。2022年12月,克拉克森集裝箱新船價格指數(shù)為102.06,較上年同期上漲4%。從具體船型來看,截至2022年12月,10 000 TEU、13 500 TEU和23 000 TEU超大型集裝箱船新船價格分別為12 800萬美元、14 450萬美元和21 500萬美元,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.4%、下降2.4%、上漲13.8%;1 000 TEU和2 750 TEU的支線集裝箱船新船價格分別為2 325萬美元和4 200萬美元,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.1%、上漲5%。2016—2022年集裝箱船典型船型新船價格變化情況見圖7。

圖7  2016—2022年集裝箱船典型船型新船價格變化情況

從具體成交價格來看,2022年10月,中遠海運集團訂購了12艘價值近29億美元的甲醇雙燃料24 000 TEU超大型集裝箱船,該訂單由其集裝箱航運子公司東方海外和中遠海運集運分別訂購7艘和5艘,每艘價格為2.398 5億美元。10月,馬士基向韓國現(xiàn)代重工集團訂購了6艘17 000 TEU大型以綠色甲醇為燃料的集裝箱船,成交價格為1.885億美元。6月,達飛集團向韓國現(xiàn)代重工集團訂購了6艘7 900 TEU集裝箱船。

 ( 四 ) 中國船廠在全球集裝箱新船市場領跑

2022年,中國船廠在全球集裝箱船新船接單市場占據(jù)半壁江山,市場份額超過韓國,取得非常優(yōu)異的成績,甚至超過2021年。據(jù)克拉克森統(tǒng)計,2022年中日韓三國累計承接新船訂單263.9萬TEU,全球市場占比達99.3%。其中,中國船廠簽約新船訂單152.5萬TEU,全球市場份額占57.8%,領跑全球;韓國船廠簽約新船訂單88.8萬TEU,全球市場份額占33.6%,位居全球第二;日本船廠簽約新船訂單22.6萬TEU,全球市場份額占8.6%。2022年,中國新接集裝箱船訂單艘數(shù)同比下跌47%,TEU同比下跌29%。艘數(shù)跌幅超過TEU說明大型船舶比例有所增加,中國船廠憑借近年來積累的研發(fā)、設計和建造經營成績在全球集裝箱船建造市場占據(jù)了絕對優(yōu)勢。2022年集裝箱船新船訂單承接船廠國家分布情況見圖8。

圖8  2022年集裝箱船新船訂單承接船廠國家分布情況

具體來看,據(jù)克拉克森統(tǒng)計,2022年,全球共有53家船廠獲得集裝箱船新船訂單。中國方面,主要有新時代造船、揚子鑫福造船、南通中遠海運川崎、舟山長宏、大船集團、大連中遠海運川崎、滬東中華、江南造船、外高橋造船等,下半年訂單數(shù)量較上半年明顯增多,多家船廠擠進全球排名前十。其中,新時代造船共獲得20艘、19.50萬TEU的新船訂單,與上半年數(shù)據(jù)基本維持不變,全球市場份額占7.34%,位居全球第三,地位較上半年有所下降。韓國方面,主要有現(xiàn)代重工、現(xiàn)代三湖、大宇造船海洋、三星重工、現(xiàn)代尾浦、鎮(zhèn)海造船、大韓造船等。其中,現(xiàn)代重工共獲得27艘、32.99萬TEU的新船訂單,全球市場份額占12.41%,位居全球第一,市場地位穩(wěn)定;現(xiàn)代三湖共獲得22艘、21.76萬TEU的新船訂單,全球市場份額占8.19%,位居全球第二,地位較上半年有所下降。日本方面,主要有今冶造船等,占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相對靠后。全球排名前十的集裝箱船新船承接船廠占據(jù)全球64.74%的市場份額,依舊顯示了較高的市場集中度,主要原因是中國和韓國船廠占據(jù)大量訂單,兩國在集裝箱船造船市場的領先地位不可撼動,中國更顯擴張趨勢。2022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承接船廠情況見表2。

表2  2022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承接船廠情況

 ( 五 ) 全球主流船東持續(xù)投資訂造新船

2022年,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熱度雖然有所減退,但由于船東延續(xù)了2021年的下單需求,依然保持著比往年較好的市場行情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全球共有71家集裝箱船東投資訂造新船,其中包括地中海航運、中遠海運集團、達飛輪船、馬士基、ONE、Zodiac、太平船務、萬海航運、長錦商船、東太平洋航運等主流集裝箱船船東。其中,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企業(yè)地中海航運訂造了70艘、75.24萬TEU新船,占全球市場份額達28.31%,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船東,船型涵蓋大、中、小多種集裝箱船。中遠海運集團訂造了14艘、28.94萬TEU新船,占全球市場份額為10.89%,僅次于地中海航運的投資規(guī)模,但其投資金額的絕對值相差較大。2022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訂單前10家下單船東情況見表3。

表3  2022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訂單前10家下單船東情況

 

 三、后市展望

集裝箱船市場整體需求收窄、供給增加,運價上漲動能不足,市場充滿挑戰(zhàn)。從船隊運力供給端看,2020年以來新簽的大量訂單使得未來2~3年將面臨新船集中交付,導致運力充足,市場供大于求。根據(jù)克拉克森預測,2023年全球集裝箱運輸船運力將達到2 574.93萬TEU,同比增速達6.7%,明顯高于近幾年水平。2023年新交付船舶將達到249.9萬TEU,占現(xiàn)有集裝箱船隊運力比例近10%,可見新交付船舶較多,且多為超大型集裝箱運輸船,單次運載量將再度提升,2023年運力將明顯過剩。2007年以來全球集裝箱船運力供給情況見圖9。 

圖9  2007年以來全球集裝箱船運力供給情況

從國際貿易市場需求端看,未來全球面臨經濟衰退,物價高企需求不足,多數(shù)國家恐陷入滯脹,市場將長期籠罩在悲觀情緒之下,加之歐美庫存始終處于高位,歐美等國家進口需求進一步減弱,出口導向型國家缺乏有效的市場,全球零售貿易將進一步放緩,集裝箱船運輸市場受到的影響最大。2023年俄烏沖突也是最大的變數(shù),如果沖突能早點結束,將有助于減緩通脹沖擊和能源危機,各國購買力會緩慢回升,如果沖突加劇,市場形勢將再度面臨沖擊。根據(jù)克拉克森預測,2023年,CCFI將降至1 182,同比下降57.7%,集裝箱船運輸平均收入降至23 275美元/天,同比下降66.3%,由高位迅速回落。未來各航運公司之間競爭加劇,盈利將變得困難,不得不通過提高管理效率、控制成本、擴大規(guī)模等辦法提高收入。結合當前市場動態(tài)來看,均印證了此項預測,2023年初就有許多航運公司為了縮減成本而讓部分航線減速或停航。各大主流航運公司紛紛加緊并購、收購港口及周邊物流產業(yè),致力于向產業(yè)鏈上下游擴張,加緊擴大市場占有率。2008年以來全球集裝箱運輸船平均收入及CCFI情況見圖10。

圖10  2008年以來全球集裝箱運輸船平均收入及CCFI情況

綜上所述,集裝箱運價或將繼續(xù)震蕩走低,船東盈利將大幅縮水。之前因環(huán)保政策搶先下單的新造船訂單尚在建造中,船隊更新的需求也不高,加之集裝箱船新船價格尚未見明顯回落,因此船東短期內不會有強烈的下單意愿,對市場多持觀望態(tài)度。未來集裝箱船新造船市場恐將進一步收縮,高附加值的大型化船舶、綠色船舶仍是未來發(fā)展趨勢,全球集裝箱船市場面臨嚴峻考驗。


熱門推薦

最新發(fā)布

熱門標簽

出海穩(wěn)定選安速

更多跨境物流解決方案
立即咨詢安速國際
在線客服
国产成人小视频,美女高潮无套内谢,痉挛高潮喷水av无码免费,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400部